当前位置: 首页 > 共同富裕 >

请描述你心中理想的共同富裕状态怎么写11篇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22 14:05:03 | 浏览次数:

请描述你心中理想的共同富裕状态怎么写11篇请描述你心中理想的共同富裕状态怎么写  《如何理解共同富裕?》学习报告理解共同富裕概念可从理解“富裕”和“共同”词汇入手,《现代汉语词典》对“富裕”的解释是:(财物)充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请描述你心中理想的共同富裕状态怎么写11篇,供大家参考。

请描述你心中理想的共同富裕状态怎么写11篇

篇一:请描述你心中理想的共同富裕状态怎么写

  《如何理解共同富裕?》学习报告理解共同富裕概念可从理解“富裕”和“共同”词汇入手,《现代汉语词典》对“富裕”的解释是:(财物)充裕;对“共同”的解释是:属于大家的,公有的,有天下为公的政治意蕴。因此,共同富裕的传统解释主要是指物质财富的分配与生产关系问题。“富裕”之前的“共同”,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思想中不患寡患不均的深刻忧虑,也是人们对物质财富的占有、分配关系的关注,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理解实际就是“共同对物质财富的支配权”,但共同富裕的基本概念在不同的时代和角度理解是不一样的,但基本是以实现多层次、多需求、多领域的“人的共同发展”为基本前提,这一共同发展既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含义,也包含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区域等诸多领域。因此,理解共同富裕的基本概念就不能局限于单一维度、地域、时代理解。从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曾提出过“大同思想”。《礼记·礼运》大同章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古语又曰:“不忠寡而忠不均,不忠贫而患不安”。中国古代“大同思想”可谓是中国的共同富裕基本概念的雏形。实际上,从诸子百家的理想描绘看,农家的“并耕而食”、儒家的“社会大同”、道家的“小田寡民”、墨家的“兼爱天下”、法家的“富国强兵”等,都是对理想社会的本真向往。从历代王朝农民起义的诉求看,“等贵贱,均贫富”的生活状态是普遍诉求。唐朝末年,均平思想开始显现于农民起义实践中,自王仙芝首提“平均”要求后,历次农民起义均受此影响。例如,北宋初期,王小波和李顺明确强调:“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南宋钟相提出“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元朝末年的“摧富益贫”:明朝末年的“均田免赋”:等等。而从西方国家脉络看,早在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产生之前,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典型代表,英因的托马斯·莫尔、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英国的欧文等人,就深刻地揭露了私有制的种种罪恶,并在批判现有社会的基础上,构想理想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例如,托马斯·莫尔提出建立“最完美最和谐的社会制度”,

  托马斯·康帕内拉虚构了共同富裕的公社制空想社会主义,除此之外,最为典型的则属于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代表人物圣西门预言了成果共享的“实业制度”,以及相关的还包括傅立叶构想了和谐生活的“和谐制度”,欧文设计了劳动“公社制度”。因此,共同富裕的内涵式具有不同的需求标尺。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一般认为共同富裕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消灭私有上实现,体现为剥削制度与两极分化的消除。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够实现生产的社会化,能够使社会中的全体人民劳动协作最终实现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这种美好愿景中首先就需要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市场作为公平交换的平台本身不会带来贫富差距,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少数人占有多数人的劳动成果现象主要是来自于生产资料私有的不公平。正如马克思所言“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通俗的讲,共同富裕就是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的劳动生产中去,在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升华的基础上实现全体人民精神与物质上的富足,也就是共同富裕。

  

  

篇二:请描述你心中理想的共同富裕状态怎么写

  共享发展共同富裕

  童素娟;陈诗达【期刊名称】《浙江经济》【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2页(P30-31)【作者】童素娟;陈诗达【作者单位】浙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浙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未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步性和协调性,必将有较大突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可以预见,未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步性和协调性,必将有较大突破。让全体民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幸福的中国梦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劳动报酬增长不对称。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总量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城乡居民劳动者报酬和收入水平也呈现上升态势,但劳动者报酬增加仍存在两

  个不对称: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低于经济总量增速,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二是当前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大、股市震荡等因素影响,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速放缓可能性增大,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年均增长8.5%的“十二五”规划目标难度较大。同样,随着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高风险阶段,在生产成本大幅上涨,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下,实现农村居民纯收入年均增长9%的规划目标压力更大。三是不同职业群体收入差异度较大。据2010年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查,浙江省收入分配存在“两极大,中间小”的形状。20%高收入组的个人年收入均值是20%低收入组的17倍,也就是说高收入组一年的收入相当于低收入组17年的收入。20%低收入组占有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5%,而20%高收入组占有的收入达到了总收入的58.7%,出现了财富向一端聚集的现象。四是收入分配中的不公问题仍然突出。如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凭借着垄断资源,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再进行高分配,一些高管的年收入在数百万元,高于其他行业人员的几十倍。部分行业和人员的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等也拉大了收入差距。五是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尚未根本破题。资本、管理、技术和劳动等要素如何参与分配,缺乏科学有效的标准。企业内部分配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劳动力价格还未完全由市场决定。比如在许多民营企业中,仍然由少数人掌握着工资分配权,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一些地方流于形式,劳动者缺乏分配话语权。六是政府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手段有限。最低工资、劳动市场指导价位和工资指导线调控效果有限,而作为再分配的社会保障存在高收入者普遍享受高福利高社保待遇现象,再分配在一些方面不仅没有缩小收入差距反而扩大收入差距。深化改革化解深层次矛盾改善目前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现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要顶层设计,从

  根本性的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做起,切实解决导致收入分配失衡的深层次矛盾。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分配结构。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往往有利于政府和企业而非劳动者,初次分配存在利益格局失衡现象,广大劳动者劳动收入增速落后于GDP增速的现实是导致近年来消费萎靡、制度畸形化、内需不振的最直接、最主要原因。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分配格局,要大力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特别是加快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初次分配要兼顾公平和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让居民收入跑赢GDP,真正实现还富于民,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做大分配蛋糕。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基础和条件。要坚持科学均衡发展,更加重视发展质量,改变发展模式,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经济年均7%左右的中速增长是理想的状态,做大分配这块蛋糕,是分好收入分配蛋糕的基础。收入分配改革必须遵循“提低、扩中、限高”的政策,“提低”,就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快政府的转移支付、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重点是提高农民、城乡贫困居民、企业退休人员和低收入工薪劳动者的所得。“限高”,就是对高收入者收入的增长速度进行限制,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管理层薪酬水平进行适当调控,要区分两种不同的“高”收入人群,确定非法收入和腐败收入等高收入人群为“限高”的重点对象,加大反腐力度、加大财产公开、防止逃税漏税等。“扩中”,就是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理想的状态是逐步使中等收入群体达到40%-50%。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进入中等收入阶层,使中等收入阶层成为整个社会的主体,形成理想的“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加快顶层设计,规范分配秩序。实践证明,当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不是靠市场自身调节能够完全解决的,需要有政府的干预。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需要有中央政府权威的统筹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这使得政府对收入分配制度的顶层设计必不

  可少。要抓紧出台严格的、有效的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政策,加快工资立法步伐,规范分配秩序,有效遏制腐败收入、隐性收入、垄断收入等群众反应强烈的分配不公问题。要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要继续净化行政审批体制,切实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要继续改革财税体制,减税让利,给劳动者增加收入。机关规范津补贴制度后,要尽快纳入正常工资序列,改变目前“一头小,一头大”,即基本工资一头小,津补贴一头大的不合理收入结构。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原因,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统一的地区差异补贴,并允许地方政府在一定的幅度内浮动,地区差异补贴标准不宜超过劳动报酬的1/4较为合理。实施“收入倍增”,关注民生幸福。以民富优先破题收入分配改革,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的指标应当具体化,列出时间表。首先,要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推动更高质量就业,要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优化就业环境,只有稳定就业,确保劳动者的饭碗,才是收入保障的直接来源。其次,结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者知识、技能素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创造收入上升空间。收入分配要向知识、贡献倾斜,初次分配在注重效率的同时,要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再者,要让“收入倍增”真正给城乡居民带来民生幸福,还要管好“菜篮子”,控制好通货膨胀,给老百姓一个不带水分的倍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完善慈善、捐助、减免税制度,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贫济困的积极作用。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人数继续增加。制度设计要体现出相对意义上的无身份差别、无地区差别、无城乡差别、无行业差别,体现合理公平的价值取向。

  以控制和缩小群体间待遇差距为目标,降低社会保险职业关联度和户籍关联度,从职业保险走向国民保险,从城市保险走向城乡保险,从人人享有走向人人公平地享有。要加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保障制度改革,适度提高企业退休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和优抚对象待遇水平,积极探索农民意外伤害保障机制,农民、非正规就业者和城镇居民生育保障机制。完善土地收益分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继续加大惠农、抚农力度,加快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收益,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用、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稳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保证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民利益不受侵害。

  

  

篇三:请描述你心中理想的共同富裕状态怎么写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申论作文共同

  富裕

  只有汇入汪洋大海,滴水才能永不干涸;只有融入时代发展,青春才能无限精彩。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人类的一道未解之题,从老子的“大同世界”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莫尔的“乌托邦”……如何破解这道题?作为青年,要把青春奋斗融入共同富裕的时代“主旋律”,胸怀国家、民族、人民,踔厉奋发、求真务实,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淬炼成才、彰显担当。

  走好共富之路,当“胸怀国之大者”,做青春“追梦人”。李大钊同志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共同富裕是人类的共同理想,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人民是“国之大者”,实现共同富裕亦是“国之大者”。青年要把共同富裕作为价值理念来追求,青年成长应该与国家发展、时代环境同向而行、同频共振。青年还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莫得着、真实可感。“胸怀国之大者”,青年还当“胸中有数”,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富裕,更不是杀富济贫的富裕,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走好共富之路,当“踔厉奋发”,做青春“负笈者”。“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浙江整体富裕程度较高、发展均衡性较好、改革创新意识也较为浓烈,但同时也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基

  础创新能力薄弱、资源约束、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的短板。发展的问题要在发展创新中解决,共富的短板要在改革奋斗中拉长。广大青年要站在攻坚克难最前列,要胸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树立“功成必定有我”的志向,面对困难敢闯敢试,面对风险要敢作敢为,始终保持历经磨难百折不挠、饱经风霜坚韧不拔的毅力。共同富裕不是喊出来、等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未来是青年人的,也是奋斗者的,青年人要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披荆斩棘,在负笈前行的道路上淬炼成才。

  走好共富之路,当“潜下身子”,做青春“实干家”。人类社会每一次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背后都是科技创新产生的骤变。浙江推进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以来,一直将科技创新作为示范区建设的聚焦点。青年把共同富裕作为实践来推进,就要学好本领,把事业建在推动科技创新上,让科技创新成为国之利器,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共同富裕是共建共富,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因此,青年人要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用踏踏实实的埋头苦干、兢兢业业的努力工作,练好“内功”,打好基础,用汗水浇筑乡村振兴、用脚步丈量基层一线,让青春在实干中绽放。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实现共同富裕是一场艰巨而长期的接力赛,需要青年人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跑,需要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厚成势。只有青年人眼中有光、心中有梦、肩上有担,共富的道路才会越来越清晰。

  

  

篇四:请描述你心中理想的共同富裕状态怎么写

  简论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

  作者:王琳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王琳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共同富裕作为人类的美好愿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更是毛泽东不断追求的理想目标。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提出“共同富裕”的科学命题,强调共同富裕目标是实现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但是由于毛泽东对共同富裕的认识过于乐观和理想化,过分强调社会公平忽视经济效率,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物质利益,一定方面又影响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这些经验教训应当为我们今天所借鉴。

  关键词:共同富裕;毛泽东;平均主义;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A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026-02

  共同富裕作为人类的美好愿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人类历史上,除了社会主义,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制度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社会发展的本质和最终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问题已经从理论上升到实践中,为使我国人民早日走上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毛泽东同志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实践,他最早于1955年提出“共同富裕”的科学命题,强调共同富裕目标是实现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促进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由于毛泽东对共同富裕的认识过于乐观和理想化,过分强调社会公平忽视经济效率,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物质利益,一定方面又影响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这些经验教训应当为我们今天所借鉴。

  一、毛泽东对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

  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他指出:“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1]。同年10月,他再一次提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农民都要富裕,并且富裕的程度要大大地超过现在的富裕农民”[2]。从毛泽东的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如何使广大农民共同富裕起来,已经成为毛泽东极为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提出共同富裕理论命题的同时,也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指明道路:

  第一,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把农民引向合作化、集体化轨道上,他认为就农业来说,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农业的唯一道路。发展互助合作运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这是党在农村中工作的中心。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毛泽东进一步强调:“大多数农民有一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3]。他认为广大农民只有走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抵御各种天灾,消除两极分化;利用集体力量兴修水利,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构,克服在单干情况下办不到的事情;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实行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劳动效率和单位面积产量,这样农民就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较快的共同富裕起来。

  第二,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进入社会主义初期,毛泽东就提出农业合作化问题,提出用生产力作为检验合作社发展是否健康的主要标准,他认为一切合作社,都要以是否增产和增产的程度作为检验自己是否健全的主要标准。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4]。

  第三,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去调查研究,找出固有规律。社会主义制度由旧社会脱胎而来,生产力不发达,人口多,科技水平低,在此基础上要实现共同富裕,没有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根本办不到。他说:“我们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5]。毛泽东认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力拼搏,就有可能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跨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针对党内出现的在经济建设问题上急于求成的现象,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提高经济、文化水平,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和文化教育,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现在提出了‘多、快、好、省’这个建设经济、文化的口号。可以快一点,但不可能很快,想很快是吹牛皮,你们不会相信,我也不会相信”[6]。并指出经济建设也是科学。1960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写的《十年总结》中指出:“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要深刻地认识它。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7]。

  二、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在我国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关于共同富裕问题,毛泽东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理论,但是,由于其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问题的理想化与浪漫主义,导致理论脱离实际。他的这些理论不仅没有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得到贯彻执行,反而走向反面,为后人提供许多宝贵经验教训。

  第一,关于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这一问题,毛泽东的认识有个变化过程。1957年以前,他很重视发展生产力和经济建设,之后,由于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左”倾思想滋长,逐步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集中体现在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以阶级斗争为纲上。从1957年直至毛泽东逝世,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阶级斗争从未停息过。在2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全国人民经常处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氛围中,毛泽东并未真正做到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任务来抓,也没有把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而是频繁地变革生产关系,片面夸大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曾经说过,“并不是他不想发展生产力,但方法不都是对头的,例如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就没有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8]。

  

篇五:请描述你心中理想的共同富裕状态怎么写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题目: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的问题研究

  院系:专业:班级:姓名:XXX学号:指导教师:

  二零一二年五月

  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的问题研究

  什么叫共同富裕,怎么样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急待解决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副标题)

  XXX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各方面经济繁荣发展,至如今,已经到了一定可观的程度。我党制定的富民政策是“先富带后富”,现如今是有一部分人富了起来,可是却不见他们慷慨相助于贫困之众;在国民经济日益强大的过程中,这块大蛋糕却不能为广大民众所共有,这无疑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即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关键词:共同富裕;贫富差距;过程;房价疯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一、共同富裕的概念1、所谓共同富裕,就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模式。在这个社会模式下,人们能各自满足

  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也就是古人说的“天下大同”,也就是我们党一直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1]现如今我们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共同富裕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但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就一定要有具体的行动指南和理论基础。所以,在贫富差距不断增大的今天,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前放上台面,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2、富裕和贫穷是相对的,没有贫穷就没有富裕,提出共同富裕和大家一起贫穷的概念看似相距不是很大。但是本质却有不同。因为富裕标志着剩余,贫穷则是没有。剩余可以转向投资,进行再生产,贫穷就只能出售自己获得生存需求的满足。投资再生产,追求的是利润,使富裕增值,再增值。出卖自己只能是按质论价,付出再付出。这就是资本主义实质。

  3、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地广人多,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目标,但是什么样的富裕,达到什么样子的标准叫富裕,曾经有人设计过小康标准。也就是说在各个指标上达到了这个要求。如果说,达到了这个指标那些富裕的人不再去争取富裕,留给了那些不富裕的人去达到这个标准,他们甘当下手,做雇佣者?这是不可能的事。问题来了,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怎么去实现?这就是社会主义经济急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二、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既体现公平,又是发展的动力,能够激发各种积极因素。如果出现两极分化,成果不能共享,广大群众怎么会有发展的积极性?若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社会消费又怎能上得去?最终必然导致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失衡,继而使发展难以持续。为什么现在共同富裕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及,正是因为共同富裕是十三亿人的期盼,既有利

  于国家长治久安,也是发展与民生良性互动的科学途径。[3]1、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关键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

  新能力。一方面要保持“中国制造”的产业比较优势通过创新大幅提升创造业水平;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抢占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4]目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已不是经济危机,而是生态危机,谁能在绿色革命潮流中创造一个为世人所认可的知识体系和发展模式,谁就能拥有国际话语权和领导权。我们应抓住当前绿色革命的契机,围绕绿色经济培育和发展中国新兴战略产业。经济发展本身是一个经济问题,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与改革,无论就其转变领域的广度而言,还是就其变革内容的深度而言都可以说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如何顺利推进这场变革保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正确方向并取得实质性进展,需要做系统而深入的思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关键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要保持“中国制造”的产业比较优势通过创新大幅提升创造业水平;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抢占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目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已不是经济危机,而是生态危机,谁能在绿色革命潮流中创造一个为世人所认可的知识体系和发展模式,谁就能拥有国际话语权和领导权。我们应抓住当前绿色革命的契机,围绕绿色经济培育和发展中国新兴战略产业。

  2、要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把加强对资本消极行为的约束作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市场机制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杠杆可以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但这种作用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对经济发展也有破坏作用。市场机制作用的这种两重性,实质是由资本的两重性决定的。资本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其逐利动机又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例如,把企业成本推向社会,导致资源环境破坏;用利润挤占工资,导致初次分配中收入差距过大,以致形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推动物价上涨或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侵蚀消费者利益等。这说明,我们不能只注重资本的积极作用,还必须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宏观调控,约束资本的消极作用。只有如此,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才有保障。

  三、共同富裕,一个急待解决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不能等、不能拖,越往后,解决起来就越难,成本就越高,付出的

  代价也会越大。[5]要更快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1、共同富裕是历代志士仁人的期待,更是当代人民群众的心愿。这是一个世界级难题。

  当今世界有两大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已经很明显,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再高明的政治家也束手无策。正如马克思所预见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它自身无法克服的危机。我们搞社会主义,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从根本上解决

  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路子会越走越宽。一些人看到西方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就羡慕不已,其实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没有看到它内在的、尖锐的、复杂的社会矛盾。

  2、要实现共同富裕就是为了避免出现两极分化,避免出现过大的社会矛盾,真要出现两极分化,再想平衡,就非常困难了,就会伤害感情了。共同富裕的问题,越早解决越主动,越有利。一个城市,在大发展的初期,就要好好谋划共富问题,并拿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政策,坚持下去,路子就会越走越宽,社会各阶层也会心心相印,避免出现大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3、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房价疯涨已经成了整个社会矛盾集中与容易激化的导火线。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既让国家大量财政收入流失,也让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社会财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三个差距里面就包括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贫富差距。缩小城乡差距就要让农民进城,可房价高涨,连城市居民都买不起,何谈农民?再说贫富差距,现在有钱人一家就有几套房子,穷人却连一套房子都没有。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天天只能蜗居,贫富差距能缩小吗?[6]所以说,缩小三个差距中的重要工作,就是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如若这个都解决不了,就不能称之为共同富裕。四、实现共同富裕、一切从当下出发

  光阴荏苒,一晃眼“南方谈话”发表已过去20年。的确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言,“南方谈话”是一份“宣言书”,整篇洋溢政治魄力与决断,但明显对一个问题持谨慎的思考态度,那就是贫富分化,邓小平同志是这样说的:

  如果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7]

  要实现共同富裕,理论依据自然必不可少。可是当理论依据成熟之后,我们需要的就是政府能给与我们强有力的方式来解决这些理论上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高少数先富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带领和引导先富起来的地区和部分人帮助那些尚在温饱层面徘徊的大部分人。只有这样,共同富裕才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社会财富的不断丰富而迈出矫健的步伐。若不如此,即使社会财富再累积,财富也只是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不会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共同富裕。结语: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理想,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一切从眼下出发,切实落实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先富少数人带动后富多数人的既定理论方针。踏实、肯干、求真、务实、创新地走下去,并在出现问题时,寻求到好

  的方法,并一个一个地解决它,我们相信这个梦想就不会离我们太远,会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刘旺《经济生活》2005年11月3日《全面理解共同富裕》[2]李娟《理论探索》2007年第04期《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3]张捷《环球财经》2010年12月08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4]孙小兰《学习时报》2011年5月3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5]薄熙来《重庆日报》2011年9月18日

  《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不能等、不能拖》[6]方群青《楼市》2010年4月9日《如何看待近期房价疯涨》[7]欧阳君山《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3月7日

  《“先富带后富”的时候已到》

  

  

篇六:请描述你心中理想的共同富裕状态怎么写

  公开课记录表

  科目_思想品德级别市级_张吉刚__班级科目思想品德___级别市级执教人__张吉刚班级思想品德级别_张吉刚班级__301授课时间:十三_授课时间:__2010____年__11__月_24_日星期三__第__十三周第__三__节年月日星期__三十三三教材__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_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教材地位及简要内容:教材地位及简要内容:本课是初三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内容。主要讲述两个问题:我国的分配制度与目的;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教材承接上一课我国的经济制度而来,从知识上来讲是生产结束后,进行生成成果分配这一环节的内容。本课知识的体系为如何分配、分配目的和如何创造财富,这一逻辑过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2.健全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4.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二)能力目标1.从我国多层次生产力水平、人民群众多样化物质文化需求出发,理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必要性。2.结合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况,体会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的道理。3.从激发社会活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角度,明确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现实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1.认同现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自觉做到“四个尊重”。二、学生分析1.学生的问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为什么现实社会中还存在着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学生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学生心中会产生不理解和困惑,不能够体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学生的需要:学生渴望从课堂上了解自己国家、自己城市在共同富裕和奔小康的道路上的进程,能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够获得比文本知识更多的课外内容,老师在讲课前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真正弄清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从而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二)难点:能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平、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从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两个方面,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实验仪器或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

  基本上按照“读一读——议一议——辩一辩——做一做”这一过程。目的是为了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培养分析材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①请大家大家回忆一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②说说公有制经济主要表现为哪几种经济成分?③说说非公有制经济主要表现为哪几种经济成分?小结:这些具体的经济成分,面对市场,遵循同样的规则,平等竞争,犹如八仙过海,各显小结神通,组成“合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序稳步上升,今年第3季度过渡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又超日本,位居世界第2。经济学家们往往把国民收入总量比喻成“蛋糕”,GDP就是反映国民收入一个主要统计数据,经济学家又把收入分配比喻成“切蛋糕”,那么这个蛋糕该怎么切呢?①平均切可不可以?会有什么结果?能不能用史实来说明?(降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想切多少就切多少可不可以?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劳动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③既然平均切、按需切都不合适,那该怎么切呢?我们从昨天同学们做的作业中去找找答案!出示调查作业及结果:①从调查结果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人们合法收入的来源是多样化出示调查作业及结果:的)。②从同学们调查的收入来源中我们进一步来思考,人们到底凭什么得到合法收入的?(教师结合PP,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副板书进行副板书:劳动、资本、管理、技术。)进行副板书小结:由此可见,人们的收入是凭自己付出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得到的。(这就是小结切“国民收入总量”这块蛋糕的方式。)出示: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出示解读“分配制度”:解读“分配制度”①何为“按劳分配”?(以劳动者个人向社会提供劳动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为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者不劳不得)。②为什么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与我国的经济制度有关。出示经济制度)公有制为出示经济制度)出示经济制度(公有制的特点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获一部分人民共同所有)决定了其分配时主主体决定了要是“按劳不按资”。③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又指哪些方式?(点副板书总结:就是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如:劳动、资本、技术、管理都是生产要素的内容)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的。④所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的分配制度。

  过渡:过渡:按照这样的分配制度来切蛋糕(收入分配)又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呢?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此话怎讲?(因为按这样的分配制度,那些付出更多劳动,尤其是掌握复杂劳动能力的人,掌握一定资本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的人,就会获得相应较多的收益分配。)▲由此,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到底是什么?▲那么要让这些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们这个社会该怎么做呢?(不管学生怎么说,都可引导到“四个尊重”)我国的这项分配制度就充分体现了“四个尊重”。。▲这对我们同学又有什么启示呢?(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敢于创新、勇于实践。)②出现收入分配的差距。▲为什么?(个人的差异如劳动技能、智力水平、拥有的资金……,地区的差异,如东部地区相对西部地区有较雄厚的资金、人才、技术……,城市相对农村也是如此。)▲现在世界各国往往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之一。(0.3-0.4属于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明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副板副板书)2010年,我国已经达到0.48以上。▲这样的收入差距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会让一些人感到心里很不平衡,就像社会稳定;也会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妨碍经济持续发展。)适度的收入差距是保持效率的必要条件,但超过合理限度,则不仅损害公平,也破坏效率。▲而这样的收入差距也与社会主义本质不相符。解读“共同富裕”:结论:解读“共同富裕”①共同富裕等于……?为什么?(结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结论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②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又是这样的呢?(联系分配制度带来的第1个后果)点明点明这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点明③说说为实现共同富裕,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国家采取的积极举措。(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十二五”的核心议题,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要取缔非法收入,要整顿不合理收入,要调节过高收入,要保障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如果说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政府的责任,那么,分好这个“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小结:小结:这些举措的实施将有利我们实现共同富裕、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现的分配制度入分配中应注意的问题先富带后富,先富带后富,共富裕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共同富裕的内容国家如做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个人如做本经制度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课后反思

  1.要为知识建立一定的结构体系,厘清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规定动作。这样做不但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具科学,更准确的把握各个知识点,也使我们的执教过程变得更为顺畅。比如,本课内容围绕共同富裕这一主题,分别有三块内容:现有的分配方式(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三个内容相互之间可以建立这样的关系:现在分配制度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帮助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提示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知识点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为它们建立起彼此因果关系。同时老师不但要关注眼前的教学的内容,还应关注与之相关的其它知识点,比如高中的政治课本内容等。2.思想品德课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一节好的思想品德课,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到理论知识,而且要在学生心中扎下思想的萌芽,行动的指针。本课中,老师可以抓住以下几个价值点:先富者带后富者体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先富的途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告诉我们要有诚信守法的意识;国家为我们创业提供了一切有利条件,作为我们就必须努力工作,实现心中的理想。3.课堂教学要了解目标达成度。在每节课的结束时,老师要为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留有时间。比如,可以通知结构式的板书来揭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或者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头脑风暴,对所学内容进行质疑与辨析,进而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

  组内听课教师(签名)备课组长小结评议:

  姜山镇实验中学质量管理中心制

  

  

篇七:请描述你心中理想的共同富裕状态怎么写

  结合共同富裕谈谈如何脚踏实地去追梦圆梦的作文

  不知不觉间一年就过去了,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正独自在房间里惆怅,直到八月的一天正是开学的第一天,我步入了xx,开始了新的生活。

  想想在xx的生活确实很充实。追求共同富裕的那段日子虽然每天三点一线,生活平淡得有些单调,但心怀梦想。李老师告诉我们,为理想而奋斗是件幸福的事。其实,有许多为理想奋斗的伙伴在一起又何尝不是件快乐的事。记得和朋友在天还朦胧时站在操场上大声读英语的痛快;记得和同桌一起做题,一起探讨的兴奋;记得考试失利后和舍友的相互安慰;记得宿舍里大家相互照顾的温馨;记得拔河时班里同学一起为班级荣誉而奋斗的激情。

  复读的日子里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一点一点拾起曾经被忽略的知识,一点点积累新的方法,新了解的人生道理。“要把此时的失分变成高考的加分”,“脚踏实地是关键”,“要读自己最有效的书”难忘德哥的鼓励与谆谆教诲;“没有狂躁过的心灵,平静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没有失败过的人生,成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李哥的安慰伴着我们渡过难关;“很多东西你认真了会发现其实有很多不同之处”裘哥的教诲让我们安下心,继续奋战;“我讲过不能放弃”李哥平实的话语让我们更加执着追求梦想。有这些老师的陪伴,我们得以踏踏实实地为梦想而奋斗,充实之余更多的是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是他们的辛勤与鼓励不断激励我们勇往直前,更加执着地追求心中的理想。

  xx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那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现在我离开了xx,但总在清晨醒来的时候想起生管的哨声;在吃饭的时候想起xx的校歌,熟悉的旋律唱出我们的心声;在睡觉的时候想起和舍友的短暂而喜悦的谈心。xx给我的真的很多很多,请允许我用最朴实的话表达我的感激之情“谢谢您,xx!”

  

  

篇八:请描述你心中理想的共同富裕状态怎么写

  步骤时间目标经济目标人民生活水平目标实现情况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认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还要了解小康水平的含义和表现从而认识总体小康的局限性

  道托初级中学“集体备课”主研稿

  学科

  政治

  课题

  命

  共同理想共同使命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林贵花

  使用时间

  下周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生理想的分类;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的含义、重要性、我们的正确态度和启示;

  2、三步走战略的含义和实现情况;

  3、总体小康的含义及其局限性;

  4、全面小康的目标、以及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及有关的特征,基本要求等等;

  (二)能力目标:

  1、认识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现阶段的共同理想)的关系,正确把握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2、通过学习自己可以认识总结全面小康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个人的远大理想,认识共同理想,为实现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重点

  重点:掌握共同理想的含义、重要性、启示;三步走战略;全面小康的目标;

  。

  难点

  2、难点:认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全面小康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关系。

  教具设计

  多媒体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说一说:你的人生理想有哪些?由同学们各自交流。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人生理想的分类问题。

  了解人生理想的具体内容的含义和特征。

  1、认识人生理想的分类。

  2、认识人生理想中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可以每人谈谈对未来社会的期望,从这种期望中对共同理想有个切身的理解。

  (1)认识共同理想的含义。指出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2)掌握共同理想的重要性。说明共同理想也是精神动力、精神支撑;

  (3)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讨论来认识。见P`117讨论(略)

  (二)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

  1、了解我国共同理想实现的三步走战略。完成下列表格:

  步骤时间目标经济目标人民生活水平目标实现情况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2、认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还要了解小康水平的含义和表现从而认识总体小康的局限性。

  3、阅读材料P118,认识总体小康的局限性。通过相关链接加深认识。

  4、认识我国现阶段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目标、含义、特征如何?

  (2)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如何?(也体现了它的本质)

  (3)可以介绍一下我国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注:4——8班不用引入)

  算一算:P119的材料数据。认识到即使我国到2020年左右实现了全面小康还是跟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到共同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交流:你的理想是什么?我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共同理想是美好的,但对我们初中生来说共同理想离我们比较远,我们能力有限,现在更重要的还是考虑如何实现个人理想。这种看法对吗?

  授课教师阐述设计思路

  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合作探究--------走进生活---------------拓展练习--------小结

  需要研讨的问题

  奋斗的重要性

  教研组长

  年级主任

  

篇九:请描述你心中理想的共同富裕状态怎么写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种理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共同目标。只有共同富裕了,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呢?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何为共同富裕?所谓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赋予共同富裕以科学的内涵。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特质,从质的规定性上确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打破了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建立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多元化分配格局,初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这使得我国的GDP等有很大的提高,使我国超越俄罗斯、日本等国,一举冲上GDP全球第二的宝座。

  虽然我过的GDP这几年是年年上升,就算是在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是我们不能回避这样的事实,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在更多的平民中间,他们的生活还是很一般甚至是很窘迫的。中国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国,绝大多数人的紧张托起了少数人的繁荣,这是不正常的。我们不能对大批的下岗职工熟视无睹,不能对大量的因为土地的减少和人口的增多而被土地抛离的农民,现在成为游民的那些人熟视无睹。作为一个国家,只要有一个人依然处于贫困状态,就不能说这个国家是富裕的。不知道这个观点是否偏激,

  但是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和少数人的生活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这背离了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共同富裕的宗旨。这样我们就得思考了,当时我们所说的共同富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手段是否恰当。在改革开放之前,究竟是人民公社或者说是企业的大锅饭的制度束缚了生产力,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使得我们的国家的发展长期无法获得动力,我们应该认真反思。

  要使现在这种情况发生改变,我认为,我们需要做出以下的努力:一方面必须对富裕的概念做出界定,先富裕起来的人,必须做出对社会的回报,带动其他人走向富裕之路。另一方面,对实现共荣富裕的途径,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划。纵观当前,国家的消费呈现了一个不正常的状态,那些真正的走向富裕的人,永远的无法满足自己的富裕状态,他们已经开始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富人们看齐了,因此在他们没有感到自己是一个富人之前,他们是顾不上带动其他的人去致富的,自己首先都没有富裕的感觉,怎么可能去让别人有这种感觉呢。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国民中提倡正确的富裕观念,并且让那些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好处的人感到自己的确是应该对社会做出回报了,形成这样的观念,才能够让那些先富者感觉到自己应该履行应尽的义务了。只有出现这样的局面,整个社会才会走上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中来。这样的做法绝对不是吃大户,而是在中国的人民中间提倡一种积极的社会主义道德,尤其是那些既得利益者,更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利益都是依附在这个社会主义的国家之上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他们还是应该为自己的切身利益做出一些贡献的。我们必须大力提倡和鼓吹这样的观念,才能够使得这个社会的风气和广大人民的生活走向积极的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方向。这就是新时期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途径。

  

  

篇十:请描述你心中理想的共同富裕状态怎么写

  浅谈共同富裕理想与当代企业责任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为人民创造普惠公平条件,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循序渐进的推动共同富裕”。

  贫富差距问题引发全球关注,其对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稳定影响重大。调整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已是大势所趋。中国收入差距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由于精准扶贫等原因有所改善,中等收入群体逐渐成为“夹心饼干”。2019年中国收入基尼系数0.465,高于0.4这一警戒线。财富差距在世界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但快速上升,2020年中国财富排名前1%居民占总财富的比例升至30.6%。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有全球共性原因,比如,流动性泛滥和劳动报酬份额降低等;也有自身发展阶段和制度的原因,比如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公平和效率抉择问题,三次分配调节机制不完善等。

  随着国家共同富裕政策的出台以及路线图日益清晰,许多企业已经行动起来。9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将在2025年之前累计投入1000亿元助力共同富裕十项行动,并提出科技创新、经济发展、高质量就业、弱势群体关爱和共

  同富裕发展基金五大方向和相应具体措施。不少其他互联网公司和大型企业,也在此前提出了参与共同富裕的计划和措施。

  一、共同富裕的初衷是为人民谋幸福,路径是先富带后富帮后富,企业是重要的参与主体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回顾改革开放历程,我国共同富裕思想不断深化。1984年首次提出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2020年我国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初正式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都突出“共同富裕”相关内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被作为2035年目标的重要一环。此后,浙江省被确定为共同富裕示范区。

  从经济的角度看,共同富裕有助于扩大内需和双循环,必须和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既要分好蛋糕,又要做大蛋糕,形成经济的正向循环。贫富差距过大会降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影响总需求和经济增长,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共同富裕的本质是缩小贫富差距,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前提,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容又可以

  有力扩大内需,从而助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良性循环。

  从民生的角度看,共同富裕要为人民创造机会公平,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保障起点公平,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为不同出身不同背景的人提升人力资本和实现阶层上升创造条件。完善养老、医疗、住房等保障体系,改善民生,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

  中央财经委会议指出,促进共同富裕,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这段话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是以“先富”带“后富”。

  企业是参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主体。大企业至少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一,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做好自身经营,本身就具备激发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创造财富、做大蛋糕的作用。第二,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是激发经济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推手。第三,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营造良好就业环境。第四,促进创业,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第五,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第六,积极参与三次分配,助力公益慈善。

  企业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和企业自身的业务积累和商业能力,有非常直接的关系。阿里巴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出和共同富裕相关的一揽子措施,也源于它从1999年创业以来的长期积累。平台企业一方面和大量中小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在数字化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让数字化能力能够普惠更多市场参与者。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技术、业务能力的基础和商业经验的沉淀,至关重要。企业由此能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最大限度地提升相关投入的效率,把蛋糕做得更大,分得更好。

  二、企业在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一)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前提,企业在做大蛋糕中至关重要效率与公平的钟摆,过分偏重哪端都是不对的。过度重视效率,将带来收入差距的拉大,抑制社会总需求,存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过度的重视公平,将加重财政负担,丧失经济活力,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平。共同富裕要以经济增长为基础,兼顾效率与公平,改善分配机制。既要分好蛋糕,也要做大蛋糕,形成经济的正向循环。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增加;但当收入提升至一定水平,再增加收入对消费量的提升效应将递减。据此规律,在社会总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社会群体收入

  差距的不断拉大,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加将无法提升需求量;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份额降低,需求受到抑制。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将更有效地增加社会总需求。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具备激发经济活力、创造财富、做大蛋糕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家的创新活力是保障国家经济增量,拉动就业的前提。1978-2020年改革开放42年来,中国GDP增长39倍,民营经济贡献“56789”,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截至2020年底,我国民营企业已经达到4000多万家。各行各业在其中作出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提倡的新基建云计算、数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需求、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革新了供给侧,助力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2021财年阿里巴巴生态体系商品交易总额(GMV)达到8.119万亿元,相当于20年前国内线上、线上零售的总和,对扩大消费需求起到了较大作用。收入分配的分蛋糕不应仅是划分现有的存量,而是要将蛋糕持续做大,在做大蛋糕的过程中合理地调节分配的比例。

  

篇十一:请描述你心中理想的共同富裕状态怎么写

 一加强政治学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任期以来我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全军和公安现役部队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一系列讲话精神积极参加讲党性守党规严党纪反腐倡廉教育等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强化服务意识实践执法为民坚持严格执法的重要意义坚持执法为民服务人民的思想得到进一步提高增强了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

  共同富裕与经济公正

  ——高国希教授在上海市社联学术年会上的讲演贫富差距的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市场经济,通常只能解决效率问题,对于社会的公正,它无能为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大量减少贫困,大约使4亿人摆脱了贫困。但90年代后期以来的发展情况显示,仅靠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减少贫困。为此,探讨得力的制度与政策安排,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公正,关注弱势群体,鼓励关爱与照料,减少社会排斥,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高公共行政效率,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就成为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关注点。贫富差距的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现在国际经济秩序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华盛顿共识(布雷顿森林体系),它并不带来经济公正。在一超多强的现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有着严重的不平等与贫富差距。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指出,世界上最富有的3个人的净资产超过了世界上最贫困的41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1%的最富裕人口的收入和最贫困的57%的人口收入相等,世界上5%最富裕人口的收入是最贫困的5%的人口的114倍,美国10%最富裕的2500万人收入超过全世界20亿贫困人口的总收入。1980-1996年,在美国,最富有的5%左右的人群实际收入增长了58%,而最贫困的60%左右人群的实际收入仅增长了不到4%,CEO的收入则增长了800%。这说明,市场经济,通常只能解决效率问题,它并不能解决公正问题。公正的问题要靠社会制度来保障。这也是我们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要备加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一、共同富裕是经济公正的最终目标社会公正,理想的状态就是赋予人民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能力。而激活和实现这种能力的基础,首先是经济上的自由,因此,制度选择和公共政策制定,首先要考虑的是维护全体公民的权利,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发展的基础前提,就是公民在经济上的独立,也就是全体公民的富裕。高举共同富裕和社会公正的大旗,要求我们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子,给中国人民带来最大的福祉。社会公正,理想的状态就是赋予人民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能力。而激活和实现这种能力的基础,首先是经济上的自由,因此,制度选择和公共政策制定,首先要考虑的是维护全体公民的权利,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发展的基础前提,就是公民在经济上的独立,也就是全体公民的富裕。致力于全体人民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尊重和保障全体人民追求幸福的自由和权利,努力使经济发展的成果为人民大众所分享,达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正符合我们社会主义的目标。贫困不仅仅涉及收入缺乏带来的限制,也包括缺乏享受完整的、有创造性的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消除这些制约人们选择能力的束缚。促进发展与维护公正,是政府的两个重要职能。政府是公共的权力机构,其生存的根据

  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扩大其能力,根据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的观点,这就是发展。另一方面,作为公民权利的维护者,政府担负着公正守护人的角色。共同富裕就是为了实现全体公民的生存与发展权利。消除贫困与提高人的尊严密切相关。亚当·斯密说过:对于必需品,它不仅仅指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之物,而且指由一个国家风俗决定的、作为一个体面的人(哪怕是最底层的人)所不可缺少之物。例如,严格说来,皮鞋,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是在英国的风俗确定了它是生活必需品。最穷的体面人,不管是男是女,在公众面前如果没有一双皮鞋可穿都会觉得羞耻。而收入的不平等会影响到人在社会中的不平等,正如J.加尔布雷思所说,经济为“好社会”之本。对个人自由最彻底的剥夺莫过于一贫如洗,对个人最大的损害莫过于囊中羞涩。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地球峰会”,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声明》。作为签约国之一的我国,也庄严承诺:共同致力于建立一个崇尚人性、公平和相互关怀的全球社会,这个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人都必须享有人的尊严的美好世界。当今“信息、技术、科学构成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要素,信息的获得是发展的关键”。正如控制论的发明者维纳所说,得到信息就是得到自由。这个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取舍的自由。但“收入水平决定融入资格”。在信息时代,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国家,它的人民如何进入电脑时代?再加上80%的网站使用英语,但全球每十人中尚不足一人说英语的严酷现实,互联网就悄无声息地、坚决地、无情地把一部分人拒之门外,他们就难以在平等的起点上竞争。经济水平决定了人的发展和人的解放的程度。100万美元在纽约可以做80次整容手术,但在不发达国家,用这笔钱购买青霉素则可以治疗470万传染病患者。正如世界银行在2000年发布的贫困调查报告指出的:贫困是一种痛苦。穷人要承受来自食物缺乏的肉体痛苦,还要承受作为社会边缘和缺乏参与机会而带来的屈辱和心理上的痛苦,以及承受被迫做出某种取舍而带来的道义上的痛苦。贫困是一种耻辱,一种当我们寻求帮助时,依赖他人,被迫承受无礼、侮辱和冷漠的感觉。这就说明,经济发展是基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提出:“今日世界面临的最严重全球性挑战是消除贫穷,这是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发展经济,是消除人类贫困的唯一手段。这也是我国为什么要选择市场经济制度的根本原因。大范围的贫困人口减少是中国1979年开始改革之后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我国改善民生的努力举世瞩目,联合国《2003年人类发展报告》提出,全球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在许多方面归因于中国经济的神奇增长和贫困人口的减少,如果没有中国的贡献,世界贫困人口反而会增加2000万人。二、市场经济与社会转型时期的贫富差距要使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使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节,就要求在制度设计和社会政策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共同富裕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充满挑战和困难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平地分配利益,促进公民的发展,建设公正合理的社会,就是政府最为关键和重要的责任。

  这里涉及到经济增长、贫困和收入差距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成功地大量减少贫困,大约使4亿人摆脱了贫困(按世界银行每天消费1美元的标准)。最初的减贫,主要是通过经济增长的方式来实现。但90年代后期以来的发展情况显示,在没有解决其它的国内市场扭曲问题的情况下,仅仅靠经济增长并不能维持减少贫困的趋势,在经济增长和减贫的同时,收入差距显著增大。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乡镇企业的出现,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使农民收入提高。据世界银行测算,我国在1978-1984年间,城乡收入比例从不到40%上升到55%,但1985年以后,城乡收入比又下降到1978年的水平。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拉大。现在我国有3000万城郊农民成为“三无农民”:无地、无业、无保。改变这一状况,要求市场一体化,劳动力要求与商品一样进行市场化配置,要求有自由迁徙权,为此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目前,导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个人能力不同的因素,也有机会不平等的因素,还有一些人是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利益而暴富。在现阶段,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难以避免的。其原因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由于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二是由于人们在劳动技能、素质禀赋等方面存在差别;三是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四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因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上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又决定了现阶段的改革不可能实现同步富裕、同等富裕。这种合理差距的存在,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其目的是为了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和其他群众,最终达到全国各地区的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对于因个人能力不同而造成的收入差距,国家可以通过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来保障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需要;对于机会不平等而造成的收入差距,可以改变制度安排,尽可能为人们创造平等竞争的机会。当前最令人们不满的,是一些人利用公共权力牟取私利、积聚财富;还有由于双轨制差价弊端和法治不完善造成的公有资产流失和不公平竞争;由某些倾斜政策和行政性垄断造成的地区差别和行业差别、由自然地理因素造成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差别,等等。所有这些,都不能指望市场本身的发展来解决,必须由一个有权威的政府来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保障正常的秩序。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平地分配利益,促进公民的发展,建设公正合理的社会,就是政府最为关键和重要的责任。要使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使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节,就要求在制度设计和社会政策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共同富裕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充满挑战和困难的问题。邓小平在1990年底就提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会成为中心课题。”我们的改革发展到今天,致力于实现全体人的共同富裕,就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三、致力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以人为本,需要我们高举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大旗,需要政府在保障公平竞争、公平分配的前提下,在制度安排上系统落实共同富裕的追求。

  经济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幸福,只有公平的经济繁荣,协调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发展才是通向幸福之路,而这都需要经济发展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追求安康、富足、有保障的幸福生活,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追求与梦想。共同富裕,一个照耀大众的亮丽字眼,从亚当·斯密的“普遍富裕”到马克思的“按需分配”,从孔子的“大同”世界到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深深地影响了人类的历史与追求。要达到富裕,就要求效率,要求市场经济。但市场并不是人类的全部生存形式,市场并不能取代人类的多方面活动。为了保护人的自由和应有的权利、平等,人们要公平地分享成就与文明。而完美地体现这一理想的,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是要努力使广大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必须调整增长方式,即从少数人分享型的增长转向全体人民分享增长的模式,从不公平增长模式转向公平增长模式,从不可持续发展的增长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我们追求的经济增长,不是在贫富分化日趋激烈的增长,而是全民共享;要使GDP的增长使大多数人的收入上升,而不只是少数人的财富上升;要使经济增长带来就业的扩大,带来教育文化的繁荣,带来社会矛盾的缓解,带来生活环境的改善。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在目前来说,下述几个方面尤为关键。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了追求经济效率,绝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正如吴敬琏教授指出的,其中有些是“好”的市场经济,因为它带来高效;有些是“坏”的市场经济,因为它提高交易费用,鼓励“寻租”,降低了经济运行的效率。我们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国际上一些国家还不承认我们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给我们的经济贸易带来重大的影响。在加入WTO的协议中,我们承诺15年建成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市场经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入世以来,市场化程度有了空前提高,但不能忽视存在的明显差距。一些行业垄断,国家指令计划依然影响着国民经济;虽然我们在入世后评估和修改了上千条法规,使其与WTO规则相一致,但向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运作的经济体制转变的进程,还远未结束。比如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在提高透明度、建立标准系统、保证非歧视性国民待遇方面,也还存在问题。同时还存在不少体制性的障碍,如城乡分割,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权制度缺失,阻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资本等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市场秩序混乱;收入分配关系不顺,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干预经济,忽视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科教文卫体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等等,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维护社会公正我国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是要为社会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人由此先富起来,从而带动社会大多数共同富裕。但是,毋庸讳言,体制外的灰色收入和法制外的黑色收入,是造成差距拉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要特别防止由过渡体制弊端和法治漏洞造成的公有资产流失和不公平竞争、由倾斜政策和行政性垄断造成的地区差别和行业差别、由财政转移支付功能缺乏导致的社会保障制度缺陷。

  原来的一些美好设想,在现实中也遇到了新的挑战。比如,国有企业,曾是我们认为可以保证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但现在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有待协调。据统计,有的省市,国企职工按劳分配这一块已有七、八年没有变动,而所有的增长都放在分红方面,亦即按照占有企业股份多少分红,而持股者多为管理高层。因此,还需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人为本,需要我们高举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大旗,需要政府在保障公平竞争、公平分配的前提下,在制度安排上系统落实共同富裕的追求。关注弱势群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出现了各种利益阶层。对于不同阶层提出的相互冲突的主张,政府都应保护其合法利益。既要切实保护产权,使创造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又要切实保障低保人员的基本生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J.斯蒂格利茨指出:“当所有人的声音在权力的走廊里都能被听到的时候,政府应更加负责,更加透明。其制定的政策可能就很少会发生突然而急剧的变化。”这里就更加彰显了宪法中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权力与权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行使过程中,由于具体利益上的差异,会发生不平衡,产生冲突和矛盾(有时是权力膨胀,欺压百姓;有时是权利膨胀,破坏法律)。社会应当保护公民的正当利益,哪怕相对全体社会利益而言仅仅只是一个人的利益!关注困难群体、保护贫困阶层权益的任务仍然艰巨。我国现行的绝对贫困线标准为食物需求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占80%左右,而国际标准为60%,若按联合国每天生活费1美元为标准,则我国还有1亿人口处在贫困线下。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标准有绝对贫困和低收入贫困两个标准。2003年绝对贫困标准是年人均纯收入637元以下,低收入贫困标准是年人均纯收入在637到882元之间。2003年底,我国绝对贫困人口为2900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近6000万人,加上城市低保人口2000多万,总数仍为1.1亿。世界银行发表的《中国: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深刻分析了中国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遏制日益扩大的收入不公平和减少贫困人口。这要求制定政策,使更多的人从不断增加的经济机遇中受益。鼓励关爱与照料困难群众,最基本的困难就是生活困难。以人为本的目标要求消除贫困,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会公正,对于在市场经济中的困难群体予以关注和帮助,有情操作。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还应制定鼓励照料劳动的政策。关爱与照料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向残疾人、儿童、病人、老人以及为生计所迫而精疲力尽的人们提供照料服务。联合国人类发展署提出:“人类发展不仅通过提高收入、教育、健康、赋权及清洁的环境来实现,而且也通过照料来实现,照料的核心在于它创造并提供人类团结。”我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认为,人的美德在于他有同情和关怀的能力。相互关怀和关心的能力,是一个公正社会和公正体制的基本要素,而中国智慧中的儒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关怀的伦理学。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传统智慧承接融通,共同关注人、提升人、发展人,促进以人为本,正是文明社会的责任。减少社会排斥,完善机制和政策

  在市场不完善、仍然有垄断行业存在的情况下,在由计划到市场的转型时期,公平不仅是再分配领域的问题,而且也是初次分配领域、生产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因为行业、甚至仅仅因为同一行业的不同部门、单位,会产生严重不合理差距的拉大。我国由原来的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贫富差距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差距较大的贫富分化、有失公平的利益分配过程,引起了“相对剥夺感”。自1990年代末期以来,作为衡量贫富差别程度的基尼系数,仍在以每年0.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这都需要有适当的制度与政策予以调节。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高公共行政效率世界银行指出:“中国现行的政府间财政体制在很多地方都无法保证公共服务的充分性。”另一方面,政府运作又需要降低成本。某省人大在审议省政府财政预算时发现,省机关四个幼儿园竟有2000万元拨款,他们提出置疑——难道公务员的儿孙也要国家公共财政拨款来供养?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确定一个人是否是中产阶层,基本上有四个方面的标准:一是职业的标准,二是收入的标准,三是消费及生活方式的标准,四是主观认同的标准。传统的社会阶层结构是顶尖底宽的金字塔结构,极少数人居于社会的上层,而绝大部分人则处于社会的下层。共同富裕,要求社会大多数成员有更多的财富,这就需要有庞大的社会中间层。有恒心者有恒产,无恒产则无恒心。要大幅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例,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扩大基础教育年限,使全体公民都具有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培训水平,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是我们社会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的核心。推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通过政府公共政策为农村增收创造条件,保证收入和机遇更加合理地分配,提供给公民更多的生产性就业机会,特别是促使落后地区生产性就业机会的增长,提高农业劳动回报率,是缩小收入差距、真正走向普遍富裕相当重要的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是保障农民的发展权、维护其利益的重要步骤。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表明维护农民权益、缩小城乡差别的措施正在实施、展开。制度建设的任务,艰巨繁重。处在探索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正在不断完善。创造幸福安康的生活,是我们党提出的目标;其实,幸福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目标,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都是如此。经济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幸福,只有公平的经济繁荣,协调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发展才是通向幸福之路,而这都需要经济发展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追求安康、富足、有保障的幸福生活,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追求与梦想。我们有幸生活在小康的时代,全面建设小康正是我们的任务,共同富裕、社会公正必将在我们民族实现,大同,将不会永

  远只是理想。讲演者小传高国希1964年生于山东利津。哲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社科部副主任,中国伦理学会理事,教育部中学政治课教材审查委员会成员,耶鲁大学研究员(2001.8-2002.8),国际JournalofBusinessethics杂志编委(1997.1-1999.12)。学术志趣:道德哲学理论与流派、德性伦理学、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公共行政伦理学,著有《走出伦理困境——麦金太尔道德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道德哲学》、《行政伦理学》等。

  高国希教授

  

  

推荐访问:请描述你心中理想的共同富裕状态怎么写 共同富裕 描述 心中

本文标题:请描述你心中理想的共同富裕状态怎么写11篇
链接地址:https://www.senjie2201.com/gongtongfuyu/49082.html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请描述你心中理想的共同富裕状态怎么写11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世霆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世霆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00782号-1